- · 《青年与社会》刊物宗旨[06/29]
- · 《青年与社会》征稿要求[06/29]
- · 《青年与社会》投稿方式[06/29]
- · 《青年与社会》栏目设置[06/29]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章出自哪里(青年与(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那么你到底适合什么呢?你了解了吗? 所以面对职业困境,一般有三种解决方案:就地解决、职业之外寻求满足、跳槽。所以一定要跳槽吗? 第二个问
。那么你到底适合什么呢?你了解了吗?
所以面对职业困境,一般有三种解决方案:就地解决、职业之外寻求满足、跳槽。所以一定要跳槽吗?
第二个问题:非跳槽不可,怎么跳呢?
1、定位。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看自己到底是个啥人,适合啥工作。然后再看外面的职业世界,哪些职业特别适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
2、职业访谈。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环:去找在你目标行业、企业或岗位的人来具体问问目标职业到底咋样,福利待遇薪酬如何?上升空间如何?每天做的到底都是啥工作?要想跳槽过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三点一线:探索自己是回答了“我要什么”这个问题,职业访谈是了解“职场上有什么”这个问题,但是最关键的来了,就是回答“我凭什么”这个问题。我要挣大钱,职场上有个岗位叫阿里巴巴的CEO,我凭什么能去代替马云?这才是关键。一次稳妥的跳槽,行业、企业、岗位这三点,尽量别都跨。你要体制内跳到体制外,企业肯定是要换了,那么行业或者职业能否保持至少一个不变。比如一个哥们在邮政做销售,他跳槽就有三个可选的方向:跨岗不跨行——去顺丰做“顺丰优选”事业部做运营;跨行不跨岗——去苏宁做销售;既不跨行又不跨岗——去顺丰做销售。总之,尽量让你在本职业内积累的人脉、经验、客户、渠道等资源能够成为你跳槽方向的助力,而不是轻易跳到一个一点都不沾边的职业去,那真叫用生命去试错呢。
4、开始运作。本职工作好好干,不动声色,然后开始投简历、拖人介绍,悄悄去面试,现在脉脉上有匿名,拉勾网和boss直聘都不错,跳槽求职渠道各种各样,去多尝试,不要指望第一次面试就成功,体制内和体制外话语体系差距很大,把每一次面试都当做一种学习。如果实在找不到,那说明你目前的积累不足以跳槽,所以还是回到本文说的第一个问题去考虑吧;如果找到了,待遇啥的都谈拢,拿到了offer,再来做Swot分析,详细分析跳槽的利弊得失,决定跳还是不跳。
第三个问题,体制内跳体制外有啥特殊需要注意的?
感觉好像才入主题,其实不然,我见过哭着喊着要跳槽到体制外的人多了去了,他们来找我咨询,一般在第一个问题就被我“解决”了。有幸闯过第一关的朋友在实际开始谋划跳槽时又往往会陷入各种误区和困境,具体就是我在第二个问题里写的这些。于是我们假设你已经拿到了体制外一个真实、满意的offer,正在认真考虑下周要不要去跟领导正式提辞职,那么需要你注意以下几点:
1、体制内外工作逻辑不同。体制内的逻辑是维稳,事情只要平稳、安全,哪怕低效一点、保守一点,都没关系;体制外的逻辑是利润,我们要尽一切办法去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为此可以接受一定的风险。这个逻辑差异会导致工作心态不同和工作强度都不同,你能否适应?
2、体制内隐利要算清楚。我一个哥们跳槽出来严重水土不服,仔细一盘算,发现自己特别想念体制内每天中午的免费食堂、免费停车、每周单位组织的乒乓球活动、三个人一个办公室的工作环境。现在跳槽出来,每天中午下楼就吃个最便宜的汉堡套餐也要35元,公司楼下停车费一小时8块钱,没有固定的体育活动,开放式的格子间办公……五险一金就不用说了,有的体制内单位还能解决孩子入托、入学问题,还有对于北京体制内的人来说,还有个特别大的问题:你买房了吗?如果没买,你户口打算放在哪呢?一般体制内能解决户口,就会把你的户口放在单位集体户,如果你买房了,可以迁到你房子的所在地,但如果你没房,那就很麻烦了。几年前北京还能放人才市场,但后来改为一旦结婚必须迁出,再后来干脆不能放了。我还有朋友临时放在了一个什么人才中心,每年几百块钱存放费,后来连那都不能放了,朋友告诉我那是北京最后一个能存放户口的地方……我还见过有人就把户口扔在单位不迁走,人先去体制外上班了,单位也没啥办法,只能冻结你的户口,从此你就要小心点了,凡是需要户口的事你就都别办了。
3、家庭压力。年轻人都想得通,父母想得通吗?那可是铁饭碗,老老实实干着呗,旱涝保收,给国家打工有啥不好?跳出来干啥?脑子坏了吧?我听说过父母为这事给孩子下跪的,还有以断绝母女关系相威胁的,这些压力,你处理好了吗?
4、安全感。这就是铁饭碗最大的优势,也是我现在自己跳槽最大的顾虑。我从小习惯了四平八稳的行事,体制内是可预期的,干得再差领导也不会开了我,干多干少都能按月领工资,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安全感,尤其是开始供房贷之后,精心装修好的小房子,真不想因为房贷跟不上而不得不卖掉。体制外对我有很多邀约,我一律工资开价很高,因为总想着要cover房贷,还要cover体制内的隐利,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平不降。但这就导致我的开价往往高于企业的预期。即便我再优秀、再有潜力,对于企业来说我本质上也还是个没有经验的小白。但如果企业不接受我的开价,我会感觉到不安全,我自认为无法在不安全感之下很好地工作。这可能也是所有跳槽出来的人面临的共同心魔吧。所以我的套路是体制内不撒手,兼职在体制外做事,想着在体制外发展成熟了再以一个更高的价码跳出来,代价就是我非常非常辛苦,但为了安全感也是值得,你觉得值得吗?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2/1221/3048.html
上一篇:关于理想照亮未来的征文题目怎么写(与青年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