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青年季羡林眼中的乔冠华:人还不坏,唯好大言(2)

来源:青年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等不及拿自己的博士证书,于1937年11月份去哥廷根最后探望了季羡林后,便回国了。 从他回国的身影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年他在日本搞运动的影子。

他等不及拿自己的博士证书,于1937年11月份去哥廷根最后探望了季羡林后,便回国了。

从他回国的身影上,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年他在日本搞运动的影子。从始至终,乔冠华始终是那个不甘屈服,敢于反抗的热血青年啊。

乔冠华始终是个有骨气,有傲气的人。青年季羡林曾评价他,“人还不坏,唯好大言”,还说“你有多少本事,我一眼就看透了。”

事实上,乔冠华的确如此。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一身傲骨,他曾说过“天下文章李、杜、乔!”

季羡林不愧跟乔冠华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对他的了解深入到了骨子里。

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中肯了。乔冠华的人品是极好的,也的确有些文采。他读过的书很多,还曾经去过日本、德国留学,但若是说“天下文章唯有李、杜、乔”,未免有点太言过其实了。

放不下危难的中国

抗战期间,回国后的乔冠华投身爱国运动。比起武力,他更擅长文斗。他开始发表一系列政治评论、国际评论文章,主编各种杂志,鼓舞中华儿女。

抗战结束之后,乔冠华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先后出席过安理会、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国际重要会议,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维护中国的权利。

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他的狂傲也可见一斑,李克农曾经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给了乔冠华一个忠告,“你眼里没有几个人,要吃大亏的。”

不得不说,乔冠华的骄傲是有资本的。从他与季羡林的交往中我们能学到一些道理。

真正的朋友是能够给予忠告的朋友。乔冠华与季羡林直到晚年还会往来,谈论文学和艺术。他们是彼此最亲密无间的朋友,也是最了解彼此的朋友。季羡林知道乔冠华的弱点,他也曾对乔冠华说过这件事。

真正的朋友永远不是一位吹捧你的人,而是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给你忠告的人。

要有傲气,但不可过分傲气。乔冠华是自信的,也是骄傲的,从他对季羡林说过的那句“我们要干一个样给他们看”中就能感受到,乔冠华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也的确有这个本事。

但若是过分自傲,目中无人,那便十分危险。人应该时刻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该过分傲气。

人不能忘本。原本乔冠华在国外专心学术,大可不必回到动乱的中国。

但他心中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自己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受难而无动于衷,所以他选择了在最危难的时候陪在了祖国的身边。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不能忘本。

乔冠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令人赞叹的一生。


文章来源:《青年与社会》 网址: http://www.qnyshzz.cn/zonghexinwen/2021/1026/2587.html



上一篇:两岸青年共话乡村振兴:返乡青年与乡村共生
下一篇:青岛城阳区举行青年与生物多样性会客厅活动

青年与社会投稿 | 青年与社会编辑部| 青年与社会版面费 | 青年与社会论文发表 | 青年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青年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